實驗室純水機作為痕量分析、細胞培養、分子生物學等精密實驗的核心輔助設備,其出水質量與運行穩定性直接決定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在長期使用過程中,受原水水質波動、操作規范性、維護周期等因素影響,設備難免出現各類故障。本文系統梳理實驗室純水機最常出現的十一大故障,深入剖析故障成因,并提供可落地的診斷與解決辦法,為實驗室設備運維人員提供專業參考。
一、制水量大幅下降
這是純水機最頻發的故障,表現為單位時間內產水量較額定值下降30%以上。核心成因主要有三類:一是進水條件異常,原水水壓低于0.1MPa時,進水流量不足導致制水效率降低;二是預處理系統失效,PP棉濾芯(3-6個月壽命)因截留泥沙、鐵銹等雜質而吸附飽和,或活性炭濾芯(6-12個月壽命)堵塞,造成進水阻力增大;三是核心膜組件老化,RO反滲透膜長期使用(通常2-3年壽命)后,膜孔徑被有機物、無機鹽堵塞,或膜表面結垢導致透水性下降。
解決辦法:先通過原水壓力表確認水壓,不足時加裝增壓泵或調整供水系統;按周期更換PP棉和活性炭濾芯,更換后沖洗10分鐘再開機;若濾芯更換后效果不佳,檢測RO膜產水端壓力,若高于0.2MPa則需更換RO膜,更換前需對膜殼進行沖洗消毒。
二、產水水質不達標
表現為電導率(超純水機通常要求≤10μS/cm)、TOC(總有機碳)數值異常升高,或微生物指標超標,直接影響實驗結果。主要成因包括:RO膜破損或密封件老化,導致截留率從99%以上降至80%以下,原水中的離子未被有效截留;超純水機的EDI模塊(連續電除鹽)老化,離子交換能力下降;紫外線殺菌燈(壽命約1年)失效,無法抑制微生物滋生,或儲水桶長期未清洗導致內壁污染、滋生細菌。
解決辦法:使用電導率儀分段檢測,若RO膜產水端電導率已超標,更換RO膜及配套密封件;對EDI模塊進行活化處理,若再生后效果仍差則需更換;定期檢測紫外線燈強度,達標更換,每月用0.5%次氯酸鈉溶液循環清洗儲水桶,清洗后用純水沖洗至無殘留。
三、設備無法開機
開機后無任何反應,指示燈不亮。優先排查電源鏈路:插頭松動、插座接觸不良或實驗室空氣開關跳閘;若電源正常,則可能是原水壓力低于0.05MPa,觸發進水壓力開關的安全保護機制,或電源模塊、主板損壞。
解決辦法:依次緊固電源插頭、更換備用插座或重啟空氣開關;通過壓力表檢測原水壓力,不足時啟動增壓系統或調整進水閥門;若上述操作無效,用萬用表檢測電源模塊輸出電壓,異常則更換電源模塊或檢修主板。
四、開機后頻繁停機
設備啟動后短時間內自動停機,反復啟停。主要原因:高壓開關閾值漂移,誤將低水壓判定為儲水已滿而觸發停機保護;儲水桶壓力異常,額定壓力0.02-0.05MPa的儲水桶,壓力過高時會反饋“滿水"信號;進水電磁閥卡滯,導致進水間歇性中斷,觸發低壓保護停機。
解決辦法:重新校準高壓開關閾值,確保與儲水桶額定壓力匹配;釋放儲水桶多余壓力,若壓力無法穩定則更換儲水桶氣囊;拆卸進水電磁閥,用純水沖洗閥芯雜質,若卡滯嚴重則更換電磁閥。
五、漏水故障
設備機身或管路連接處出現滴水、滲水現象,易引發電路短路風險。常見成因:管路接口松動,尤其是PP棉、RO膜等濾芯更換后,接口密封圈未壓實;濾芯外殼破損,如PP棉濾瓶因安裝時用力過猛開裂;廢水管老化破損,或廢水比調節閥接口密封失效。
解決辦法:關閉進水閥門后,逐一檢查各管路接口,重新緊固松動部位并更換老化密封圈;檢查濾芯外殼,破損則更換濾瓶及配套外殼;更換老化廢水管,重新密封調節閥接口,確保無滲漏后再開機。
六、廢水排放量異常增大
廢水與純水比例遠超額定值(通常1:3-1:5),造成水資源浪費。核心原因:RO膜堵塞或破損,導致原水無法有效滲透至產水端,大量原水直接變為廢水;廢水比調節閥故障,閥芯磨損導致開度異常增大;進水壓力過高(超過0.4MPa),迫使更多原水進入廢水管路。
解決辦法:先檢測RO膜狀態,堵塞則進行化學清洗(用檸檬酸溶液循環沖洗),破損則更換;拆卸廢水比調節閥,研磨閥芯或直接更換;安裝減壓閥控制進水壓力在0.1-0.4MPa范圍內。
七、出水口感異常或有異味
產水出現苦澀味、腥味或活性炭味,多發生于新設備或濾芯更換后。成因:新活性炭濾芯未充分沖洗,殘留炭粉或制造過程中的異味物質;RO膜長期未更換,膜表面滋生細菌或吸附大量有機物;儲水桶內壁污染,滋生微生物并產生異味。
解決辦法:新濾芯安裝后,開機沖洗30分鐘以上直至異味消失;按周期更換RO膜,更換前對膜殼消毒;定期用雙氧水或次氯酸鈉溶液清洗儲水桶,去除污染物及異味。
八、指示燈異常閃爍
設備指示燈(如電源燈、制水燈、報警燈)不規則閃爍,無法正常顯示運行狀態。主要原因:指示燈線路接觸不良,或指示燈本身損壞;主板程序紊亂,無法正常識別設備運行信號;傳感器故障,如水質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反饋錯誤信號,觸發報警閃爍。
解決辦法:打開設備面板,檢查指示燈接線,緊固松動部位或更換損壞指示燈;重啟設備復位主板程序,若無效則需升級或檢修主板;檢測各傳感器輸出信號,異常則校準或更換傳感器。
九、制水時噪音異常增大
設備運行時發出刺耳異響,如泵體異響、管路震動聲。成因:增壓泵磨損,葉輪或軸承老化導致運行時偏心震動;管路固定不牢固,制水時水流沖擊引發管路共振;RO膜殼內有空氣殘留,形成氣阻導致水流紊亂產生噪音。
解決辦法:拆解增壓泵,更換老化葉輪或軸承,若磨損嚴重則更換增壓泵;用扎帶固定松動管路,避免共振;關閉設備后打開RO膜產水端閥門,釋放膜殼內空氣,再重新開機。
十、儲水桶儲水不足
設備運行正常但儲水桶水位始終偏低,無法滿足實驗用水需求。成因:儲水桶氣囊破裂,無法形成有效壓力儲存純水;進水流量不足,制水速度低于用水速度;高壓開關設置閾值過高,提前停機導致儲水未充滿。
解決辦法:檢測儲水桶氣囊壓力,若壓力為零則更換氣囊或儲水桶;檢查預處理濾芯是否堵塞,更換濾芯確保進水流量;重新調整高壓開關閾值,降低停機觸發壓力,確保儲水桶充滿。
十一、EDI模塊故障(僅超純水機)
超純水機產水電阻率驟降,無法達到18.2MΩ·cm的額定值。主要成因:EDI模塊進水電導率過高(超過50μS/cm),超出模塊處理能力;模塊內部樹脂中毒,被原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或有機物污染;模塊電極結垢,影響離子遷移效率。
解決辦法:檢查RO膜產水水質,確保進水電導率達標,若RO膜失效則更換;用專用再生劑對EDI模塊進行解毒再生處理;用稀鹽酸溶液清洗電極結垢,清洗后用純水沖洗至中性再投入使用。
結語:實驗室純水機的故障預防重于維修,建議建立“定期巡檢-規范操作-按時維護"的運維體系,按濾芯壽命及時更換耗材,定期對膜組件、儲水桶等核心部件進行消毒保養。遇到復雜故障(如主板、EDI模塊損壞)時,建議聯系設備廠家專業技術人員檢修,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