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自檢的重要性與適用范圍
實驗室進口氮氣發生器作為精密氣體制備設備,其輸出氮氣的純度、壓力穩定性直接影響色譜分析、材料合成、樣品保存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。定期且規范的自檢不僅能及時發現設備潛在故障,避免因設備異常導致的實驗數據偏差或實驗中斷,還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維護成本。本自檢方法適用于常見的實驗室進口 PSA(變壓吸附)式、膜分離式氮氣發生器,涵蓋日常開機前、運行中及定期維護階段的自檢操作。
二、日常自檢方法(每日開機前與運行中)
(一)外觀與連接部位檢查
每日開機前,首先對氮氣發生器進行外觀檢查。觀察設備外殼是否存在破損、變形,操作面板指示燈、顯示屏是否正常亮起,無亂碼或報錯提示。重點檢查氣體連接管路,包括進氣口(空氣源連接管)、出氣口(氮氣輸出管)的接口處,確認卡套、密封圈是否完好,無老化、裂紋現象,管路連接牢固,無松動。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處,觀察是否產生氣泡,若有氣泡則表明存在漏氣,需立即關閉設備,更換密封圈或重新緊固接口。
(二)壓力參數自檢
開機后,待設備進入穩定運行狀態(通常為開機后 15-30 分鐘),查看操作面板上的壓力顯示值。首先檢查進氣壓力,進口氮氣發生器一般要求進氣壓力在 0.6-0.8MPa(具體數值需參照設備說明書),若進氣壓力低于下限,需檢查空氣壓縮機是否正常工作,或進氣管路是否堵塞;若進氣壓力過高,需排查減壓閥是否故障,避免高壓損壞設備內部組件。其次檢查氮氣輸出壓力,正常情況下應與設備設定值一致(如 0.4-0.6MPa),若輸出壓力波動超過 ±0.02MPa,需檢查壓力調節閥是否靈敏,或內部氣路是否存在堵塞。
(三)純度指標快速自檢
對于配備在線純度檢測儀的進口氮氣發生器,每日需記錄純度顯示值,確保氮氣純度符合實驗要求(如 99.999%)。若設備無在線檢測儀,可每周抽取少量氮氣樣品,使用氣相色譜儀進行純度檢測。若發現純度下降,需初步排查吸附劑是否達到使用壽命,或進氣空氣質量是否達標(如含油量、含水量過高)。
三、定期自檢方法(每月 / 每季度)
(一)內部組件檢查(每季度)
在斷電且泄壓的前提下,打開設備機箱,進行內部組件檢查。首先檢查吸附塔,觀察吸附劑是否出現結塊、變色現象,若吸附劑顏色由淺色變為深褐色,或出現明顯結塊,表明吸附劑已失效,需及時更換(更換時需遵循設備說明書的操作規范,避免吸附劑泄漏)。其次檢查電磁閥、止回閥等閥門組件,手動按壓閥門閥芯,確認閥芯動作靈活,無卡頓現象,同時檢查閥門接口處是否存在漏氣痕跡,若有漏氣需更換閥門密封圈或整個閥門。
(二)過濾器維護與自檢(每月)
進口氮氣發生器通常配備前置過濾器(過濾空氣中的塵埃、油霧)和后置過濾器(進一步凈化氮氣)。每月需對過濾器進行檢查,首先查看過濾器外殼是否有破損,然后打開過濾器端蓋,取出濾芯,觀察濾芯是否堵塞、污染。若濾芯表面附著大量灰塵、油垢,或濾芯出現變形,需及時更換同型號濾芯。更換后,需重新安裝過濾器,確保密封良好,避免未過濾空氣進入設備內部。
(三)電氣系統自檢(每季度)
電氣系統自檢需由專業人員操作,首先檢查設備電源線、接地線是否連接牢固,無破損、老化現象。其次使用萬用表檢測電源電壓、電流是否在設備額定范圍內,檢查接觸器、繼電器等電氣元件的觸點是否氧化、燒蝕,若觸點出現明顯氧化痕跡,需用細砂紙打磨干凈,若燒蝕嚴重則需更換元件。同時檢查設備的過熱保護、過載保護等安全裝置是否正常工作,可通過模擬故障的方式(如人為提高設備內部溫度),確認保護裝置是否能及時觸發,切斷電源。
四、故障前預警性自檢
當氮氣發生器出現運行噪音增大、開機時間延長、氮氣產量下降等異常現象時,需進行故障前預警性自檢。首先檢查進氣口是否堵塞,可拆下進氣管路,用壓縮空氣反向吹掃管路;其次檢查吸附塔切換是否正常,觀察電磁閥動作時的聲音,若電磁閥無動作聲音,可能是電磁閥線圈故障或控制電路問題;另外,檢查設備內部散熱風扇是否正常工作,若風扇停轉,會導致設備內部溫度升高,影響吸附效率,需更換風扇。若通過自檢無法確定故障原因,應及時聯系設備廠家技術人員,避免自行拆解復雜組件,造成設備二次損壞。
五、自檢注意事項
所有自檢操作需嚴格遵循設備說明書的要求,尤其是斷電、泄壓操作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損壞或人員受傷。
更換吸附劑、濾芯、閥門等配件時,需使用設備廠家推薦的原裝配件,確保配件兼容性,避免非原裝配件影響設備性能。
自檢過程中需做好記錄,包括自檢時間、檢查項目、檢測數據、發現問題及處理措施等,形成完整的自檢檔案,便于后續設備維護與故障追溯。
若自檢中發現重大故障(如電氣系統短路、吸附塔泄漏),需立即停止設備運行,并在設備旁張貼 “故障待修” 標識,禁止非專業人員操作。
通過規范執行上述自檢方法,可有效保障實驗室進口氮氣發生器的穩定運行,為實驗工作提供可靠的氮氣供應,同時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